湖北國資改革表現出來的另一條主線則是按照國企自身的需求發展,不再一味謀求控股權,“這極大地改變了以往的國資改革思路”,“在新一輪混改試點中,湖北國資委的思路是,只要有利于企業做大做強,不再強求控股權”。
日前,湖北省政府與中國有色礦業集團(下稱“中國有色”)簽訂了一份深化戰略合作框架協議,此外,湖北省國資委實際控制的中國大冶有色金屬[-8.47%]集團控股有限公司(下稱“大冶有色”,00661.HK)也計劃增資擴股。其中,湖北省國資委和另一股東中國有色集團均出資,待增資擴股完成后,大冶有色的控股權將正式轉交給中國有色。目前,雙方的合作細節尚未完全確定。
2015年全國兩會期間,涉及超百萬億規模的國資改革方案并未如約出臺,市場所獲知的消息是:國家發改委、財政部、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等將分別牽頭制定完善這一方案,出臺日期未定。
“雖然頂層設計方案還沒出來,但各省市已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,逐步推行。”上述湖北國資人士總結湖北省的做法是:首先將一些存量資產進行分門別類的整合,為此,湖北按照板塊新設立了中南工程咨詢設計集團、湖北省鐵路建設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,并收回天河機場的股權,這種思路就是盤活已有的存量資產。
湖北國資改革表現出來的另一條主線則是按照國企自身的需求發展,不再一味謀求控股權,“這極大地改變了以往的國資改革思路。”上述人士指出,出讓控股權,對各級地方政府來說都是件十分慎重的事情,動輒會牽涉到國資流失及管理上的諸多問題。所以湖北的思路是,選擇與省屬國企性質接近的大型央企合作,在適當避免這方面風險的同時,進行大型的聯合重組。
對比省屬其他企業,大冶有色控股權的出讓并不容易。事實上,有色金屬產業早被列為湖北省重點發展的支柱性產業之一,也是湖北省力推的第十個千億產業。而大冶有色作為行業的龍頭企業,在湖北省有色金屬行業的市場規模份額占到90%以上,按照湖北省的規劃,這一產業規模還將擴大,“十三五”期末計劃資產規模達到1500億元。
但企業規模的擴大還需要資本和市場支撐,“湖北這兩方面的能力都不如中色集團。”上述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,作為湖北省屬重點國企,在以往發展中,大冶有色得到湖北省諸多資源和政策扶持,但湖北本身的有色礦產資源有限,長期遭受產業鏈不全所帶來的成本壓力,若要完成“十三五”目標,繼續依靠湖北省和企業自身能力的可能性相對較小。
此外,中國有色金屬[0.00%]行業仍處于下行周期。中國有色金屬行業協會數據顯示,2014年,我國主要有色金屬產量有所增長,但增幅呈下降態勢。其中,10種有色金屬產量達4417萬噸,同比增長7.2%,增幅下降2.7個百分點。與此同時,有色金屬的市場價格依然疲軟。國內市場銅、鋁、鉛的價格分別同比下降7.8%、6.9%、2.7%,鋁價更是與20多年前持平。
若變身央企,大冶有色在礦產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上,能有更大的杠桿效應。“作為中國有色集團來說,大冶有色的殼資源也很有吸引力。中色集團資產規模龐大,但其上市公司僅中色股份[2.90% 資金 研報](000758)一家,在海外融資功能上也不如作為港股的大冶有色,大冶有色補充進來后,對中色集團的全球戰略布局能起到很好的補充作用。
此外,中色集團也尚未完成借助中色股份整體上市的計劃,“也就是說,有了兩大平臺支撐后,中色集團將其他資產證券化的可能性更大。
|